近年來,廬江縣按照“建成一個站點、教育一批黨員、服務一方群眾”原則,在探索“遠教站點+”運用上持續發力,有效促進學用成果轉化,不斷將遠教資源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,助力鄉村振興賦能提效。
“遠教站點+黨員教育”,編織“培養鏈”。充分利用273個遠教終端站點資源豐富、務實管用的特點,結合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、“固定學習日”“紅色影視播放季”等,組織觀看黨員電教片、學習黨建課件、聆聽宣講授課,2023年以來點播各類遠教節目時長1.1萬余小時,吸引基層黨員群眾17.8萬余人次觀看學習。堅持“規定動作”不變形、“自選動作”有特色,在村級活動場所面積充裕、村民生產生活集中、交通便利的地方,開辟23處遠教文化廣場,建起“流動課堂”,聚焦黨性教育、紅色故事等內容,把黨員群眾想看的節目送到家門口,方便主動聚集、就近學習、充分交流,經常性組織黨員群眾集中學習政治熱點以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,既增強了理想信念,也提高了黨員群眾齊心發展的積極性。
“遠教站點+技術培訓”,拓寬“服務鏈”。針對群眾缺技術缺門路的難題,將發展案例、典型事跡、致富經驗等納入遠教站點課程內容,以“三農”專家、科技特派員、致富帶頭人等為主體,進行線上業務咨詢90余次,開展線下田間課堂300余場,既有屏對屏、鍵對鍵交流,更有面對面、手把手教授,有效增強群眾的致富本領。制播《白云春毫名茶的制作工藝》《稻蝦種養技術》《瓜蔞種植實用技術》《黃蜀葵種植與管理》《明礬的制作工藝》等多部實用技術片,推送25期《好片在這里——遠程教育精品節目推薦單》,包含鄉村振興、榜樣的力量、農業生產經營、科技廣場等主題課件2718部,培育了能工巧匠、種養能手、民間藝人等農村實用人才2312名,不斷強化鄉村振興“造血功能”。
“遠教站點+產業發展”,延伸“致富鏈”。積極響應全省“千村引領、萬村升級”工程,持續推進“10號遠教課堂”進站點,圍繞優質糧食、綠色果蔬、名優茶、農事旅游等7類特色產業,開展電教遠教助力鄉村振興活動,設置“情景模擬”“培訓有所悟”“學用標兵話發展”“獻計村集體經濟”“金點子點亮微心愿”等互動環節,全縣開展分散學教活動350場次,累計參訓農村黨員群眾6000余人次,帶動農戶及脫貧戶就業創業3200余人,助力銷售本地農副產品近千萬元。通過將遠教站點“建管用”,與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、村級集體經濟“培強扶優”工程、村企聯建三年行動計劃等融合謀劃、整體推進,為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持續加力。(熊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