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當干部就要有擔當,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,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。組織部門肩負著選賢任能的重要職責,要樹立鮮明用人導向,持續激發干部敢為、敢拼、敢闖熱情,營造干部為事業擔當、組織為干部擔當的濃厚氛圍。
能否敢于負責、勇于擔當,最能考驗干部黨性修養,也最能彰顯工作作風。然而現實中,有的干部存在觀望思想,上級有指示就動一動、轉一轉,沒安排就“別人忙活他在看”,不想冒尖露頭、沖在前面;還有的因缺乏實踐經驗,碰到復雜矛盾、棘手問題就手足無措,貽誤時機。出現這些現象歸根到底還是干部擔當作為意識不強,缺乏敢為、善為的過硬本領。
干部敢為本領養成的最好舞臺在基層,練就“遇水架橋、逢山開路”能力的有效途徑也在基層。組織部門要有計劃地把那些有潛力、愿干事的干部放到經濟發展主戰場、服務群眾第一線,多鉆“矛盾窩”,多解“撓頭事”,把經歷變成經驗,把閱歷變成能力。單一化的培養模式很難適應事業需求,要探索干部差異化培養路徑,聚焦現代農業、數字智能、經濟金融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題培訓、擂臺比武、交流論壇等,推動干部隊伍認知迭代、理念優化、能力重構,以高水平專業化能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試玉要燒三日滿,辨材須待七年期。選好用準高素質干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,要拓寬干部考察廣度,練就“瞻山識璞、臨川知珠”的識人慧眼,將考察“探頭”延伸到招商引智、項目建設等任務現場,辨明誰在真抓實干、誰在光說不練,科學評估貢獻指數;看清哪些干部面對難關敢于攻堅克難,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,面對錯誤敢于承擔責任。要用好考核指揮棒,對那些敢為善為、群眾滿意、實績突出的堅決用起來,對那些懶政怠政、碌碌無為的及時予以崗位調整,鮮明樹立敢為者有位、無為者失位的用人導向。